`

归纳<<纯粹理性批判指要>>2--先天知识与后天知识

阅读更多

第一章第二节:先天知识与后天知识

 

先天:完全独立于一切经验,先天的=纯粹的。

先天知识:独立于经验,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比如一切数学命题(2+2=4之类)

后天知识:从经验得来的知识,具有偶然性

 

康德想解决的问题是:既然先天知识是存在的,那么应该找到先天的因素的来源、构成一切知识的先天条件,并确定先天知识的适用范围。

 

第一章第三节: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也赞同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但这样一来,便陷入了两难:如果知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知识就不可能有普遍必然性;如果知识有普遍必然性,它就不可能建立在经验之上。

 

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认为,为何不把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让对象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这样问题便解决了。一方面,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主体本身具有认识形式,形式早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因而使知识具有了普遍必然性。换言之,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而形式加工材料,最后得到知识。因此.知识的内容是经验的,但形式是先天的。

 

休谟认为一前一后的现象反复出现,头脑形成了惯性的联想,就认为是因果关系。既然因果关系是我们通过习惯性的联想形成起来的,那么也就没有普遍性。休谟把因果的客观性给摧毁了,科学还有什么可相信的?看上去井然有序的规律,实际上是人的一种习惯性联想,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等同于一种错觉。

 

但康德认为自然科学具有普遍必然性,那么便必须重建因果性的客观性

     (认识就是创造,创造出自然界的知识,又创造出知识的对象即自然界本体。康德把对象看成由主体的认识能力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所创造出来的现实经验对象,而这个对象是体现着认识主体自身的原理或形式。因此,这等同于人为自然界立法,这世界上的数学,物理,化学,都是人对经验材料进行主观归纳,分析后产生的对象。)

 

如何重建因果性的客观性呢?

康德认为人有思维结构。通过思维结构,我们建立对象,并赋予其普遍必然性。科学知识是主观产物,是主观建立起来的,所以客观的东西也是主观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客观的,因为它不是某人任意建立的,而是按照认识本身的必然结构建立起来的。

 

于是康德将因果性归于人的固有认识结构。因果性是主观的,但它具有客观性(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认识结构,可以把因果性运用于任何你所看到的事物)。

 

在康德看来,因果性有一种先天的普遍必然性,但具体原因则是后天的。比如,石头变热必有原因(普遍必然性),这是所有人先天可以肯定的。至于是太阳晒热石头还是火烧热了石头,需要后天确定。

 

康德认为,相信事情发生是有原因的,这不是一种后天的习惯,而是一种先天的认识结构。通过人的固有认识结构去认识和塑造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正因为是人的认识固有结构所塑造起来的,所以它是主观的,但是每个人都具有这样的认识结构,所以它又具有客观性。

这样一来,科学知识也就有了它的可靠性和普遍必然性。这个可靠性和普遍必然性是人的认识主体能动地建立起来的。

     

 

重建因果性的客观性引发的问题

如果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主体的认识形式,那就意味着事物对我来说被划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主体的认识形式所认识的事物,称之为事物对我们的“显现”;另一方面是“物自体

显现:人类通过感官和认识形式所了解到的事物

物自体:人类无法完全认识的事物本身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